2017年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简称“双新”)实施以来,尤其是2020年入选普通高中“双新”实施国家级示范校以来,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简称“人大附中”)对照教育部关于示范校建设工作的文件要求,对标《人大附中新课程新教材国家级示范校建设工作三年规划》的建设目标与建设任务,扎实推进“双新”建设工作。学校在“构建五育并举的学校课程体系”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建构“一核·两翼·三层级”的学校课程体系,充分实现学校整体育人功能,深化学校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内涵。
  一、对标政策,找准问题,明晰课程建设理念
  《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实施国家级示范区(校)建设指南(试行)》将“构建五育并举的学校课程体系”作为示范校建设的首要任务,明确“基于前期已有改革基础,结合学校办学定位、人才培养目标,构建五育并举的学校课程体系,为不同发展方向的学生开发提供多样化有选择的课程。开齐国家规定的课程,开足国家规定的课时。鼓励与中等职业学校课程互选、学分互认、资源互通,积极进行普职融通的探索”。在认真研读政策要求的基础上,人大附中系统梳理普通高中课程建设的历史脉络,厘清了学校课程建设的已有基础和存在的问题。
  历经30余年的发展,人大附中已经形成了比较完备的课程体系:必修课程全面落实国家课程方案,纲举目张,基本覆盖五育要求;选修课程在国家课程方案的指导下,基于学校特色和教师学术倾向,呈现百花齐放的景象。但是,对标“双新”示范校建设要求,学校课程建设仍存在若干亟待改进的问题:一是构成学校课程体系的层级结构、功能类型及课程名称等关键要素略显杂乱,各门课程之间的横向关联与纵向进阶不甚清晰,不同形态的课程组织未能相互协调,在一定程度上妨碍了学校整体育人功能和价值的充分释放;二是部分校本课程的内容设置存在随意、松散的现象,校本课程数量众多、内容庞杂,未充分考虑国家战略发展需求,未突出学校特色发展需要。
  深刻认识到学校课程建设的不足后,学校成立课程建设专项小组,基于多次调研与深度研讨,首先明晰了学校课程建设的基本理念:一是聚焦“五育并举、融合育人”的“双新”示范校建设要求,优化学校课程体系顶层设计,增强学校课程结构的系统效应,提升课程的整体育人价值;二是综合考虑国家政策导向、学校特色发展需求、师资和生源基本状况,统筹规划课程内容及课时设置,实现学校课程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夯实学校高质量发展的内涵。秉持上述基本理念,课程建设专项小组对各类问题的成因进行深刻剖析,寻找解决问题的最优路径和最佳方案。
  二、整体规划,顶层设计,迭代升级课程体系
  人大附中的育人目标是“全面发展+突出特长+创新精神+高尚品德”。这16个字与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框架是一致的。立足新时代,以高质量发展为旨归,学校进一步阐释育人目标的新内涵:以立德树人为核心、以全面发展为基础、以突出特长为重点、以创新精神为引领。
  紧扣学校育人目标,对标“五育并举”的“双新”示范校建设要求,学校对课程体系的迭代升级进行顶层设计。一是对已有课程体系进行系统性调整和优化,重点解决分类分层问题;二是对现存所有课程进行全面审核,重点关注名称规范、属性界定、内容整合及学段衔接;三是按照优化后的课程体系结构,分类分层排布审核规范后的各门课程。如此“三步走”之后,基本完成了人大附中课程体系的又一次迭代升级,正式构建了“一核·两翼·三层级”课程体系3.0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