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新时代十年,我们“采取一系列战略性举措,推进一系列变革性实践,实现一系列突破性进展,取得一系列标志性成果,经受住了来自政治、经济、意识形态、自然界等方面的风险挑战考验,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推动我国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思政课教师要把新时代的非凡成就、伟大变革有机融入教学并讲深讲透讲活,就要运用好历史和现实相贯通、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国际和国内相关联的方法。
历史和现实相贯通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历史是现实的根源,任何一个国家的今天都来自昨天”。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大历史观,总结历史规律,让历史照进现实,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方位放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进行考量,并作出契合中国发展现实的战略部署,聚焦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从五千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和总结治国理政的历史经验,破解了现实中经济结构性体制性矛盾突出,传统发展模式难以为继,各种错误思潮、网络舆论乱象丛生,国家安全受到严峻挑战等一系列长期积累及新出现的突出矛盾和现实问题。
历史和现实不可割裂,伟大的历史性变革正是在直面问题的现实奋斗中发生的。思政课教学要从历史和现实的贯通中讲好伟大历史性成就和变革,一是要认真研究历史。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中华民族发展史是思政课教学的重要素材,其中丰富的数据资料、鲜活案例等蕴含着新时代十年发展的历史逻辑,思政课教学要善于研究历史、熟练运用史料。二是要深入分析现实。新时代十年党的领导全面加强、党风政风民风明显改善、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著、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小康社会全面建成,共建“一带一路”事业蓬勃发展……这一幅幅引发社会深刻变革的壮美画卷构成了当下最鲜活、最生动、最深刻的动人故事,思政课教学要引导学生正确看待、理性分析解决现实问题之难,深切领会、深刻理解取得非凡成就之因。三是要注重融会贯通。上好思政课既要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又要解答学生的现实疑惑,通过历史和现实纵向贯通、横向对比等方法讲好历史性成就和变革,能切实提高思政课的吸引力、感染力和说服力。
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马克思主义认为,理论源于实践、指导实践,并接受实践的检验。马克思说,“理论在一个国家实现的程度,总是取决于理论满足这个国家的需要的程度”。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理论和实践的关系进行阐述,强调要“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不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的灵魂和旗帜,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也是思政课的主导内容和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不是书斋里的学问,而是现实的改造世界的学说,实践性即理论联系实际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显著特征,也是增强思政课教学实效性的根本要求。
实践中发生的伟大历史性成就和变革,离不开党的创新理论的科学指引。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中讲好新时代十年伟大历史性成就和变革,首先要引导学生强化理论思维。思政课的本质是讲道理,只有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才能让学生感悟科学理论的真理力量。思政课教师要充分运用党的创新理论成果,讲清楚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必然性,讲清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形成的理论逻辑,从而让学生明白伟大历史性成就和变革的深层理论原因。其次要引导学生研究实践。中国青年始终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先锋力量,思政课必须引导学生善于运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深入思考新时代开辟新征程、进行新探索、取得新成就、发生新变革背后的实践逻辑,主动回应学生关心的实践热点问题,从而彰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实践伟力。最后要引导学生在躬身实践中升华理论认知。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理论和实践从来不是孤立的,必须相辅相成、紧密结合。要善用“大思政课”的理念和方法,引导学生利用各种机会、采取各种方式积极投身社会、参与实践,让学生在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中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坚定理想信念,最终成长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全文:讲好历史性成就和变革的方法论-中国教育新闻网 (作者张广兴系河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执行院长,张昳薇系河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