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墓地价格高的离谱,使用年限短,管理费高,老百姓望而却步,真是活不起,死不起!

这真是炒完楼房又炒墓地,活着买不起楼房,死了又买不起墓地。

近日,全国多地出现了个人购买商品房用于专门放置骨灰盒的情况,引发社会关注。这一现象背后,是大城市墓地价格高、管理费用贵、租期短等现实问题。

然而,这种行为是否符合法律法规,如何有效规范和管理,已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据法治日报报道,全国多地出现了一定比例的“骨灰房”,有的楼层甚至楼栋可能“住的死人比活人多”。

 

选择“骨灰房”的业主,大多生活在一、二线大城市,他们之所以购买位置偏僻、单价便宜的小区商品房用于安置骨灰盒,是因为大城市墓地价格高、管理费用贵、租期短等现实问题。

然而,个人购买商品房专门放置骨灰盒的行为,违背了民法典中的公序良俗原则。《殡葬管理条例》也规定,办理丧事活动,不得妨害公共秩序、危害公共安全,不得侵害他人的合法权益。

对此,有关专家表示,立法机关应尽快出台相关法律法规,对利用商品房安放骨灰盒现象进行法律层面的规范和管理。

此外,相关部门还应当对丧葬行业收费乱象进行整治,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针对当前社会热议的丧葬与墓地问题,民众意见纷呈。

部分观点认为,政府机构应深入洞察现象背后的本质。在丧葬费用惊人的当下,购买房产用于存放骨灰似乎成为了一种更为经济的选择。

 

举例来说,上海墓地价格每平米高达十万元,且仅有二十年的使用权,而江苏启东的墓地每平米仅为五千,却可以使用七十年,这意味着购买一套小户型的房产几乎可以成为一族的墓园。

这种现象的根源在于丧葬行业的收费混乱,一个墓地的价格从几千元到几万元甚至几十万元不等。

这种高昂的价格、短期的使用权和高额的管理费用,使得普通民众望而却步,感叹“活不起,死不起”。

这种现象不仅反映出了社会逼仄的现实,也暴露了炒房炒墓地的不良风气。

虽然这种现象并不正常,但在某种程度上却有其合理性。墓地市场价格的飙升已经超出了常人的思维范畴。

 

一个墓地的价格从十几万元到几十万元不等,而三四线城市的房价也不过几万到十几万元,既能居住又能放置骨灰盒,这种价格比较效应使得市场管理者或政府有必要加强市场调控,以抑制墓地价格的过快增长,逐步消除商品房用于放置骨灰盒的现象。

以四川农村一家五口人为例,他们长期在北京生活,但由于墓地价格高昂,一位老人在北京去世后不得不被迫回到农村安葬。由于长时间未回故乡且断绝联系,最终在别人的帮助下才得以入土为安,但现在墓地已经被杂草丛生,无人祭拜。

这是政府民政部门需要关注的问题,如何为每一个逝者提供一块免费的墓地,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

这也是一个民生问题。物业部门应承担起管理职责,协助政府处理好这类问题。虽然个人有权购买并使用墓地,但不能违背人伦道德。

 

农村政府投资建设的公墓也需要收费,导致民众转向将逝者安葬在自己的农田里。

墓地价格昂贵且使用期限短,每二十年代续费一次,三代后可能无人续费,墓地可能会被收回并重新出售。

与此相比,房产的使用期限为七十年,除非遇到拆迁,否则不会被收回。

确实,有的家庭为了购买一套房子而负担沉重,甚至两三辈人共同承担这套房子的费用,然后与逝者共同居住,这令人深感不安。

希望国家能够重视并加强管理,不要对此置之不理。类似的案例和现象屡见不鲜,让业主感到无路可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