炉膛内火焰燃烧着,产生的余热带动发电机组运转,每小时发出17.15万度电,其中14.58万度电由升压站送至国家电网,变成千家万户的灯火。

这是生活垃圾固体废弃物循环经济园中发生的一幕。在这里,每天都有源源不断的生活垃圾运抵,经过不同工艺处理之后,每年发电超亿度,还可生产生物柴油、透水砖等产品。本来人人嫌弃的垃圾上演“变形记”,变身为多种资源。

每小时发出17.15万度电

8月16日早上,位于黄渤海新区的生活垃圾固体废弃物循环经济园,生活垃圾焚烧发电二期项目附近,垃圾收运车进进出出,一片忙碌的景象。

垃圾变成电,总共分几步?记者跟着一辆垃圾收运车,进行了实地探访。

带着满满的生活垃圾,一辆来自芝罘区的垃圾收运车在地磅房称重之后,通过运输坡道进入卸料口,将垃圾投入负压储仓内进行发酵,发酵持续5天左右,在这个过程中完成对易腐有机垃圾的降解、杀菌、脱水、减容过程。发酵过后的垃圾进入筛分线进行筛分,热值高的可燃物掺杂干化后的污泥,进入两台425吨的锅炉中进行焚烧,产生的蒸汽除了少量用于前端处理的湿解、污水处理、厂区供暖外,其余进入18MW的汽轮发电机组,源源不断的电就这么产生了。

垃圾焚烧发电的全过程,在中控室内实现了全程监控。烟台润达垃圾处理运营有限公司值长孙乐建聚精会神盯着眼前的大屏幕,查看着每项数据。“今天的发电量是每小时发出17.15万度电,其中14.58万度电上网,剩下的园区自用。”他告诉记者,这个数值相对稳定。

随着城市的发展,生活垃圾处理量也不断增多。生活垃圾焚烧发电一期、二期项目全部满负荷运转,2022年年发电量达到13450万度,上网电量达到10760万度。

餐厨垃圾变柴油出口欧洲

一旁的餐厨废弃物处理厂内,大大小小的罐子林立。餐厨废弃物在这些罐子里,经过一系列的化学反应,变身为生物柴油和沼气。

上午9点左右,一车餐厨废弃物被运送到餐厨垃圾处理厂,在地磅称重之后,垃圾进入接料池内, 经过筛选破碎之后进行固液分离以及除沙,之后提取生物柴油,剩余的进行厌氧发酵产生沼气。园区内配备了沼气发电机和沼气锅炉,产生的电量满足园区的生产用电,沼气锅炉则可以完成生产过程中的加热加温环境,产生的蒸汽冬季进行供暖,剩余的沼气提纯成为天然气,完全实现了变废为宝。

“20个小时左右,就可以实现由餐厨废弃物变成生物柴油和沼气的过程。”烟台十方环保能源有限公司生产经理徐广盟介绍,无论是生物柴油还是沼气提纯的天然气都很受欢迎,其中生物柴油还出口到欧洲。

目前,芝罘区、莱山区、福山区、牟平区、黄渤海新区、高新区六区餐厨废弃物全部运到这里,每天处理量超过200吨,高峰时段达到260吨,设备满负荷运行,平均每天产生5吨左右的生物柴油。

全市生活垃圾焚烧处理率实现100%

记者在园区内看到,透水砖整齐排列着。“用炉渣制成的,可以广泛用于市政道路。”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垃圾渗滤液曾经是困扰城市的难题。在这里,配套建设的污水处理站内,垃圾渗滤液进行处理之后变成中水,在园区内实现重复利用。

“在生活垃圾固体废弃物循环经济园,垃圾全身都是宝。”市城管局环卫中心副主任颜士全说,全市现已建成运行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10座,其中市区4座,县市6座,达到了“一县一厂”,全市生活垃圾焚烧处理率实现了100%,实现了生活垃圾“零填埋”。

2022年,全市全年焚烧处理生活垃圾218万吨,全年垃圾焚烧发电量约7.1亿度,产生的电量一部分厂区自用,一部分电量供到国家电网用于生产生活用电。根据生活垃圾的燃烧值换算,相当于节省了23.45万吨标准煤,节省了44万立方米土地空间。